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招商专员 ,电销专员 ,客服专员 信誉平台长期招各大代理合作共赢 OD体育 OD体育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biubiubiuQVQ
版主
当前积分:20804
帖子    3544
新博币    15253 提现
提现    108
TA的勋章:勋章中心
展开更多
     
    510 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导读】四位公募首席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宏观政策“积极有为”,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方丽 曹雯璟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2025年宏观政策会如何发力?对资本市场有哪些影响?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财通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磊等四位公募首席,对此次会议精神作出解读。


    李湛:此次会议基调积极,指出明年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的目标,释放出高层对明年稳增长的决心,财政货币、扩消费、稳地产政策发力节奏值得关注。


    魏凤春:本次释放的积极信号是基于应对内外部挑战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政策干预,目的是稳定市场预期。


    邓海清:2025年将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股是股市长期投资的方向。


    王磊:资本市场在经济回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市场的稳定增长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这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四位首席表示,此次会议基调积极,指出明年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的目标,强调宏观政策“积极有为”,释放出对明年稳增长的决心;映射到资本市场,消费、科技、房地产、绿色经济等领域值得看好。
    释放对明年稳增长的决心
    中国基金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你更关注哪些主题或方向?
    魏凤春:本次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是基于应对内外部挑战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政策干预,目的是稳定市场预期。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之前会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一些政策举措讲得特别具体,比如提高赤字率、降准降息等,这很好地映射了改变预期的主旨。
    李湛:此次会议基调积极,指出明年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的目标,释放出高层对明年稳增长的决心,财政货币、扩消费、稳地产等政策发力节奏值得关注。
    邓海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财政货币政策积极力度超出预期,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强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住楼市股市,体现出“投行化、资本化新思维”,均超出市场预期。
    王磊: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定调延续了积极态度。在此基调下,后续新一轮政策部署可能会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包括: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强调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等。
    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
    中国基金报:会议提到,“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如何理解对明年经济总体工作的相关表述?
    王磊:这些表述显示了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明确方向,旨在通过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魏凤春:我们对2025年经济工作整体表述的理解是多措并举,着力降低风险溢价,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总量上保证经济基本增速,结构上希望完成产业的转型。
    李湛:为顺利完成经济目标,明年逆周期政策有望加码,将更加重视预期引导。“稳住楼市股市”指向推动部分城市地产量价企稳和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向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或指向大规模化债持续落地。此外,若关税对出口形成超预期扰动,则可能相机抉择,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
    邓海清:此次会议未雨绸缪,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判断更加强调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对比来看,2024年的表述是“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5年的表述是“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因此,明年做好投资,要具备“一个硬币两个面”思维,强调困难和挑战,但这也意味着可能出现超预期、超常规的改革和政策红利。
    预计2025年资金面
    将保持宽裕
    中国基金报: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会议同时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你对明年宏观政策的方向如何解读?
    魏凤春:2025年,狭义的财政赤字或将提高到4%左右,广义上可能达到8%~10%,有为政府的积极操作消除市场失灵,并通过消费的刺激和投资的提升来对冲出口的下行,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修复,提升企业盈利。货币政策将保证资金量的宽松和价的下降,从而降低无风险收益率。产业政策将会很好地平衡新旧产业,并促使技术、要素与需求发生变化,这将为下一步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李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且发力方向具体明确。上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出现“提高赤字率”的表述是在2015年,2016年赤字率由2.3%提升至3%。因此,预计2025年赤字率可能由3%提升至4%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扩容,继续支持“两重”“两新”。预计新增专项债发行使用也将扩围。货币宽松力度预计较强,会议首提“适时降准降息”,暗示降准降息落地确定性大,总的幅度或较为可观。另外,流动性方面的表述由以往多为“合理充裕”改为“保持流动性充裕”,预计2025年资金面将保持宽裕,资金利率有一定下行空间。
    邓海清:财政货币政策罕见“出重手”,这与2009年的情况较为类似,但更强调工具“资本化新思维”,今年财政货币政策基调维持传统“积极+稳健”组合,关键词是“适度”“合理”“提质增效”和“精准有效”等。明年财政政策上将罕见地打破常规,“提高财政赤字率”,强调创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投向领域和资本金使用;货币政策更是罕见松绑为“适度宽松”,除了流动性充裕,更强调“稳住楼市股市”等。
    同时,重点工作任务排序变化反映了政策发力点优先顺序发生变化,解决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迫切性上升。202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放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王磊: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背景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明年的宏观政策将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财政政策将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发力,而货币政策将通过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这种政策组合旨在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预计明年或出台更多
    提振消费刺激政策
    中国基金报: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九大重点任务,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在首位,要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需求的关键在哪里?各项利好刺激政策密集落地,后续消费将对稳增长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李湛:重点任务方面,摆在首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预计明年会有两类提振消费的政策出台:一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比如增加低收入群体补贴,完善生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两新”加码,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假设2025年以旧换新规模扩容至3000亿元,则1500亿元增量资金有望提振社零增速0.8%~1.0%、提振GDP增速0.3%~0.4%。而社会保障的完善将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激活经济正循环。
    魏凤春:提振消费的关键是提高收入,这包括提升养老金额度、多发放补贴等即期收入的增长,也包括股票、房地产等即期财富的升值,更包括就业等带来薪资等预期收入的变化。消费的提升值得期待,它将直接对冲出口的下降,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不仅如此,消费与AI等技术的结合,将加快中国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加快产业的转型。
    邓海清:大力提振消费需求的关键,一是改善就业和居民收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二是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机会,比如建设多层次消费基础设施,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三是为消费提供补贴和扶持,比如扩大“以旧换新”覆盖范围等。
    王磊:在“以旧换新”促消费的政策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市场销售明显回升,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今年10月份,“以旧换新”类商品销售回升向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39.2%、7.4%、3.7%。在一揽子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之后,消费者的信心有所提升,消费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提振。
    化债后稳增长促消费,减少隐性债务对财力空间的占用,有望释放更多的财政效应。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达4万亿元。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这将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减少隐性债务还本对财力空间的占用,从而释放更多财政政策效应。
    稳楼市决心强
    预计政策将“持续用力”
    中国基金报: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你认为后续地产政策调控力度和节奏是怎样的?
    李湛:本次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较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多了“持续用力”,显示稳楼市的决心较强,预计后续将在降息和收储方面持续加码。随着前期地产政策效果陆续显效,居民还债压力有所减轻。但推动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城市量价企稳还需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和加大收储力度。
    魏凤春:房地产的调控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上进行分析。从供给上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将会继续进行,但采取货币化的手段会更为科学。从需求上看,继续降息,并且扩大收储范围等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将会加快房地产新模式的建立,政策的发力点已经确定,预计会持续发力。
    邓海清:2024年提及的重点领域风险有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2025年重点领域风险只剩下房地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和非法金融活动。地方政府“化债”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计房地产政策调控仍将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长期目标,以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为短期目标。就像今年投资城投债斩获颇丰,明年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和地产股或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大金矿。
    王磊:政策的出台节奏或许将与市场信心的恢复相匹配。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出台“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包括取消限购、限售、限价以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存量房贷利率和“卖旧买新”税费,以及通过货币化安置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数据层面显示,房地产市场预期正在进一步改善。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网签数据显示,10月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速自2023年6月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回正,这表明政策发酵和传统营销旺季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
    关注新质生产力、消费、
    地产、低碳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此次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此外,对绿色低碳产业、消费、外贸等多领域也有部署。这些政策映射到资本市场,哪些方面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李湛:未来产业方面将持续加大投入,可关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此外,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存在内卷的行业后续或演绎困境反转逻辑,可关注地产链、中游设备制造、下游消费制造等供给大于需求的行业困境反转机会。
    魏凤春:我们始终看好新质生产力框架下的技术、要素、需求以及政策四因素合力推升的板块,硬科技将会优于软科技。经济持续弱复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消费模式以及消费和生产产业链的倒逼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这是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成本的博弈,之前投资者对这一块关注较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企业的“胜者为王”,持续的竞争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企业。
    邓海清:跟随政策是中国股市牛市的制胜王道。明年是“十五五”规划之年,板块结构行情要紧跟科技和产业政策热点。首先,2025年将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股是股市长期投资的方向。其次,明年,沉寂几年的消费股有可能会迎来“戴维斯双击”行情转折点。第三,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地产股或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大金矿。第四,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权益市场,绿色指数投资是公募基金新一轮指数化投资浪潮的必争之地。
    实现资本市场
    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中国基金报:关于资本市场,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该如何完善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的体制机制?
    李湛:明年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将围绕引导“长钱”入市、提高产品多样性、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等,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今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养老金、商业保险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多项举措。
    下阶段,资本市场体制改革应致力于打通影响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丰富长期投资模式,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
    魏凤春: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根本是要让持有这些资金的投资者看到稳定的可预期回报,其他的制度建设和技术操作都是辅助。希望监管部门继续进行“三公”建设,资金的主管部门进行激励与约束的改革,投资部门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方法的学习,更好地挖掘值得长期投资的标的。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步步为营,持续推进。
    邓海清:第一,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第二,完善考核导向,建立和优化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第三,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退市、信披、监管处罚等各项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和价值发现功能。
    王磊:总体而言,资本市场在经济回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市场的稳定增长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这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通过改善投资者回报,可以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这对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幸福感都有积极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