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中东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高地。随着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不断推进转型,海湾国家释放出的经济活力和潜力正日益显现,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丝路电商、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外界对中东的印象普遍停留在其奢华与富裕的表面,认为海湾国家“遍地是黄金”,出海中东必有收获。《环球时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在中东创业的人士,了解真实的中东“淘金”是怎样的。
不能带着想象就去中东做生意
“在这里,有太多故事可以说了。”在迪拜生活和工作将近25年的锦艳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99年,机缘巧合之下,锦艳来到迪拜工作,从杰布阿里自贸区到当地的美国企业,再到如今由华人主理的企业服务及财税服务公司TXTK科灵国际,她见证了许多中国企业在这里的起落。
无论是已经本土化的中国企业,还是刚刚出海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上市大公司,还是民营小企业,甚至个体户,各种类型的中国企业锦艳接触了多少早已数不清。她发现,这其中,既有非常务实的企业,来来回回做了很多实地考察,才最终迈出“出海”这一步,当然也不乏许多凭着想象,带上自己的钱和产品,满怀一腔热情就奔赴迪拜的生意人。
“在国内,出海中东的热度高涨,有很多团体出于各种目的向企业宣传、渲染出海中东的高回报,但他们往往报喜不报忧。”锦艳向记者介绍了近些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和商人被各种不实宣传诱导到中东做生意,并表示“一定要把那层面纱揭开,阿联酋不是想象中的土豪国家,在这里大部分外籍居民都是普通的打工人。对于出海企业,一定要做好规划,只有做好前期调研及吃苦的准备,才能在中东这块充满机遇的市场立足。”
近年来,阿联酋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资流入,在原有的自贸区及经济特区基础上又增加和整合多个自贸区,并提供多项优惠政策,比如在迪拜内陆注册公司除特定经营活动外,大部分公司不再需要当地保人就可以注册公司,这使得外商投资100%控股成为现实,因此吸引了很多企业前往阿联酋。
但锦艳表示,来了之后就会发现,阿联酋对出海到这里的中国企业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中国产品质量被期望达到欧美标准、国际标准,但是对中国产品的价格上又期待低廉。然而,一分钱一分货,中国产品品质非常好,价格当然也会提高,当地人却仍然停留在过去中国产品廉价的刻板印象里,许多小商品贸易商在当地不免会面临一些困难。”锦艳说。
去年开始,阿联酋对外企税收政策收紧,很多中小企业思维没来得及转变过来。根据阿联酋税务局2022年12月在其官网公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23年6月1日起,所有在阿联酋年营业利润超过37.5万迪拉姆的企业必须缴纳税率为9%的企业所得税,如果年营业额低于300万迪拉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锦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做传统贸易的企业在迪拜没有缴税的概念,挣多少拿多少,但是现在不行了。“到了阿联酋,要按照当地的规则、政府政策、税收政策去做生意。从去年6月份开始,阿联酋联邦税务局不停地给所有企业法人发电邮、手机短信提醒他们,要及时交税,但很多人都不看。我的一个朋友就一直没有注册企业所得税号,他还不以为意,混淆了注册税号和报税的区别,认为公司还没有盈利,不需要注册。事实上,如果到截止时间还没有注册,就会面临罚款。”
如何应对当地复杂的商业环境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忽略了中东地区法律、文化、营商习惯上的差异,不做任何准备就扎进中东市场,结果交了许多“学费”。
“很多中国企业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出现很多问题。”文森律师事务所律师盖森向《环球时报》记者说。2019年,盖森与合伙人在阿联酋注册成立了这家华人全资律所,他告诉记者,中东是中企出海最好的一块“试金石”。海湾国家法律非常健全,且引用了欧美国家那一套管理机制,这些国家对合同的执行很严格,而中国企业在签订EPC(工程、采购、施工)总包合同时,往往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环境而遭受巨大损失。例如,中国企业在国内修建基础设施时,常会因为工程量增加而导致预算超支,但在国外,业主通常不会承认这种增量,合同中已经明确的总价款很难调整。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常用的停工倒逼业主赔偿策略,在海外并不适用,因为一旦停工,面临的索赔可能会更大。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软基建”不足也是一个难题。盖森表示,由于缺乏对合作伙伴的尽职调查,许多民营企业在海外被骗,导致亏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出海往往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律所、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等“保驾护航”,但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中小企业,就像“光杆司令”,既没有中国律师团队的保驾护航,也没有中国会计师、税务师为它们量身定制各种方案,更没有咨询机构服务,这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在阿联酋,尤其是迪拜,外来人口占据了90%,当地的商业环境非常复杂。很多骗局专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所以我们在当地特别加大了对中企的风险提示和普法,为中企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教育,帮助它们更好地融入当地法律环境,避免陷入骗局。”盖森表示。
“中资企业在海湾国家投资仍需谨慎乐观,做好风险防范。”盖森建议,中资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要进行详尽的投资尽职调查,包括股权合作和并购的法律咨询,确保协议的合理性。同时,在海外市场应采取稳健的策略,合理预期,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应该深耕当地市场,步步为营。此外,企业应多看少动,避免轻信商业机会。在合作条款的制定上,应考虑聘请了解当地法律环境的律师。
“这里欢迎独特的技术、产品和商业理念”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几个海湾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多元化政策,仍有不少中企试图从中寻找发展机遇。
2023年1月4日,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公布了《迪拜经济议程》(D33)。D33议程包括启动创新项目——通过创新方法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到2033年实现GDP翻一番。根据“投资迪拜”官网信息,为实现D33议程的目标,迪拜将重点巩固其全球竞争力、促进创新、培育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另外,对石油过度依赖的沙特,为实现经济多元化,于2016年提出“2030愿景”,开启经济转型之路,催生出更多机遇。
“人工智能、新能源、精密制造、医药等行业正在大力发展,这里欢迎独特的技术、产品、商业理念。”锦艳建议道,“近两年中东投资也进入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20年前跟我一起来中东的很多朋友,曾经贸易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业务量也很大,但有一些在几年前没有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这也说明产品和服务都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最新的市场。”
锦艳向记者分享说,最近她收到的注册资料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她很开心看到更多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中东这片土地,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带着新兴产品、技术和方案来拓展业务。
出海中东的中国云平台服务提供商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杨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特和阿联酋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迪拜,作为中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枢纽,正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沙特和阿联酋的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化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为中企进入市场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和支持。此外,沙特和阿联酋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对AI(人工智能)和智能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攀升。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出海企业完全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根据迪拜外国直接投资监测数据,2015年至2023年间,中国在迪拜的投资总额达到约54亿美元。迪拜经济旅游局(DET)旗下迪拜经济发展公司(DEDC)首席执行官哈迪·巴德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世界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认为中国与迪拜的合作有很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