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牛社区
https://bbs.boniu123.cc/
180年前,我的祖辈们来到柬埔寨;180年后,我第一次来到中国
2021-11-08
~路在何方~
恢复备份
导出
导入
更新
清空
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开始
框架
模块
您可以通过导出进行模板备份
我知道了
添加框架
添加模块
100%框架
1:1
1:2
2:1
1:3
3:1
1:1:1
tab框架
关闭
当前为
简洁模式
,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
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广告合作
招聘广告
社区广告
博牛APP
博牛QA
官方人员
官网验证
论坛首页
产业中心
企业入驻
我是提供商
游戏代理
我有需求
招聘求职
求职招聘
招聘专区
求职专区
最新动态
Web3
东南亚新闻
国际新闻
产业新闻
全球展会
讨论广场
综合讨论
黑点曝光
畅游世界
美食之旅
生活服务
房屋租售
商品交易
外卖点餐
声色犬马
私密聊吧
情欲图鉴
绯梦书阁
站务公告
公告专区
毛遂自荐
建议投诉
登录/
注册
博牛社区
›
讨论广场
›
综合讨论
电梯直达
»
返回列表
~路在何方~
等待验证会员
等待验证会员,当前积分64831,距离下一等级还需-64831积分
如何获得积分?
帖子
2794
新博币
365
提现
提现
0
元
TA的勋章:
勋章中心
发表于 2021-11-8 01:57:45
8016
0
|
显示全部楼层
|
倒序浏览
楼主
“180年前,我的祖辈们来到柬埔寨,180年后,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成为江西九江学院的交流生。”
2017年,21岁的林美玲来到位于江西的九江学院,这是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180年前,她的祖辈从中国来到柬埔寨,从此,她也有了一个身份——“华裔”。
中国对她来说,似乎熟悉又陌生。因为疫情,已经是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的林美玲,只能在柬埔寨上网课。但她期待着,与中国的下一次重逢。
记者:韦其梦 谢善龙
◆◆ ◆
从柬语到中文,
华人认同感的再确认
“我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学那么难的中文,长大后,我发现中文给了我更多选择。”
柬埔寨有着上百万华人,林美玲的曾祖父曾祖母来自海南,到林美玲这一代,她已经是第四代华裔。6岁,林美玲就被家人送到华人学校就读,年幼的她对复杂方正的中文异常抗拒,每天都想着快点下课。她不明白,家人为什么要让她读那么难的中文。
图片
和她同龄的亲戚的孩子也和她一样,从小就被送到华文学校进行中文的学习。小时候林美玲不明白自己和当地人有何不同;直到青春期十五六岁时,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华人身份,并开始自觉去了解中国文化,思考华人身份对自己的意义。
18岁,她选了亚欧大学的汉语文学专业,因为她有中文基础。到大学的最后一年,林美玲以交流生的身份到江西九江学院就读。在中国,她见到了“另一个中国。”
“说实话,我对中国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最早来中国的一批中国老板,大都文化层次不是很高,说话比较粗鄙。在工厂做翻译的时候,常常在中国老板和柬埔寨员工间陷入两难。而且很多中国人在柬埔寨从事灰色、黑色产业,不仅扰乱了市场环境,更带来了很多治安问题,我的翻译朋友进了园区也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不过他们现在很多也不招柬埔寨人了。周边的柬埔寨本地人对中国人也是一样的看法。”这个想法来到中国后开始改变。
从中国到柬埔寨,再从柬埔寨到中国,历经了近两百年的岁月。
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由于战争混乱,林美玲的祖辈无奈出逃,来到了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跟着一个胡椒园老板干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裔都会被当地政府“同化”,华文教育受到打压,东南亚多国华人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贬损和破坏,使华人族群的“华人性”大幅减弱甚至近乎中断。
1966年柬埔寨华人全面入籍,20世纪70年代,柬埔寨华文教育被压制。“再中国化”在这一时期遭到了重大历史转折,华裔家庭的中文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990年以后,中国的高速发展也给东南亚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华语的经济价值开始被关注。
当华裔家庭和中华文化再次碰撞时,又出现了不一样的火花。
来到中国之后,她发现中国人有礼貌,素质都很高。中国美食也特别多,虽然她刚到中国的时候因为不习惯江西的重辣重咸还瘦了几斤。现在火锅,江西米粉...已经成为她的最爱。一次和老师们的聚餐上,她看到个子小小的老师,居然那么能吃,这再次刷新了对中国的印象。正是在这些一个个日常的细节中,她打破了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在中国的一年里,她真真切切地见到中国的飞速发展: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干净宽敞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友好的中国朋友,在绚烂的霓虹灯里,林美玲再次惊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对自己华裔身份多了一份民族自豪感。
在九江学院上学时,留学生院里的宿舍阿姨最喜欢从柬埔寨来的学生,她们在中国保持了柬埔寨人光脚的习惯,地板总是一尘不染。虽然自己是华裔,但是生活习惯也与当地柬埔寨人无差。
本科毕业后,她再次申请中国研究生。目前,她已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
图片
◆◆ ◆
华裔家庭,
代代相传的习俗
“因为我们家庭都清楚自己的身份是华裔,知道自己的根所以只要到了年龄上学就会让学中文而且都在华校读。”
哥哥比林美玲早三年学习中文,她的亲戚也都学过中文。但大学只有林美玲选择了汉语文学专业,也只有她能保持说中文,而其他亲戚大学专业都选了其他专业,而且都是柬文+英文授课,从华校高中毕业后就没再接触汉语,都不怎么会说了,所以后辈之间也很少会用中文来沟通。
图片
但长辈之间,如果有亲戚来探望时,他们聊天还是以方言(海南语)为主。在后辈里,只有林美玲和哥哥小时候会说海南语,当时亲戚们还让林美玲教她表姐说海南话。但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人怕影响林美玲说普通话和柬语,就再也没跟林美玲说方言。
“长辈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怎么上过学,不像我们年轻这一代幸福,但语言这方面他们真的会很多种类,而且过了这么多年还都能说出来。”林美玲说道。到了林美玲妈妈这一辈,就妈妈的姐姐比较会说普通话和海南话,妈妈能听但不怎么会说,而林美玲爸爸除了会说海南语还会潮州话。
林美玲也注意到,奶奶和爷爷说柬语不是很标准,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虽然在柬埔寨上学,但是是全日制中文教学。当时的制度是如果学柬语的话,那就不能读中文,两者之间,他们的父母还是选择了全日制中文。所以林美玲爷爷奶奶一开口说柬语,别人就知道他们是华裔。
柬埔寨乡村的一座墓碑里,埋葬着林美玲奶奶的父母、两个姐姐以及她们的丈夫。他们是红色高棉残暴统治的受害者。在柬埔寨华裔的圈子里,至今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
图片
不仅如此,华裔家庭的长辈们会保持过双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柬埔寨的大节日也过,中国的大节日也过。比如春节、元宵、端午、冬至、清明节、中元节。
提到这,林美玲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家里过去还是依循海南的习俗,清明节是在家祭拜,冬至时候才去扫墓。小时候去老家奶奶那里扫墓,和老师请假时,老师对她说:虽然我是柬埔寨人不去扫墓,但我也知道扫墓是在清明节,谁会在十二月去扫墓,你是不是说谎想逃课。林美玲也只能哭笑不得地每次拉上妈妈去解释请假。
所以现在为了方便,我们也统一在清明节前一个礼拜去扫墓了。华裔传下来的中国习俗除了祭拜仪式,到元宵节,当地华人还会组织大型活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2002年,柬华理事会提出华校转轨方案,积极在柬埔寨华校推动落实“柬中双语教学”,并且采取把柬国历史文化编进华文课本等多种措施,推进华文教育真正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为华文教育最终纳入正规教育创造条件。
图片
神奇的是,当年留在海南的一支亲戚通过微信联系到了林美玲的妈妈。回国后,她通过微信让奶奶和奶奶哥哥的孩子取得了联系。跨越了180年的时光长河,分隔两国的亲人在这个时代,又取得了联系。他们通过海南话进行沟通,乡音消弭了分隔太久的陌生感,海南的亲戚告诉林美玲“你奶奶的口音真的很正宗”。
◆◆ ◆
电视剧、火锅、“支付宝”
柬埔寨掀起中国热
“我休学了一年,就为了多在中国呆一年。有很多中国电视剧被翻译成英文版本,一些柬埔寨人即使看不懂英文也要看中国电视剧,他们基本都看过《花千骨》。”
林美玲第一次回柬埔寨时,带了很多她爱吃的“中国特产”给身边家人朋友,但因为口味不同他们接受不了。但过了一年,林美玲发现不管是螺蛳粉还是自嗨火锅等产品,在柬埔寨爆火起来,身边人纷纷在当地寻购“中国特产”,她很惊讶。她的朋友告诉她,“看中国电视剧的时候,剧中主角在吃,所以看电视的我们也想尝尝看”。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作品的大量涌入,柬埔寨人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当年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很多新闻报道特别是中国影视作品进入柬埔寨年轻人的视线里,柬埔寨人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在新闻中他们看到中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身边很多人都感慨:中国变了,别的国家已经赶不上了,感谢洪森总理选择了中国当柬埔寨的铁兄弟,他当时做了一个很有远见的选择。
图片
20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中国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给柬埔寨带来了很大的发展。
刚回国的时候,林美玲因为用不了支付宝,觉得十分不习惯。
她当时就在想,柬埔寨要是有支付宝就好了。
不久,柬埔寨就开始有类似支付宝的支付APP,同样是由中国人创办的。
“我发现原来发展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很多年,柬埔寨年轻人很多,对于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很快适应,我们缺的是能够在这时候托我们一下的兄弟,在中国对柬埔寨的支持下,我们一定可以很快地追上来。”
目前,中文在柬埔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中文热”现象的再次出现,林美玲告诉记者,她身边90%的朋友都会中文。
“再华化”已然成为中国周边国家逐渐明晰的基本文化战略。可以看到:韩国从2000年开始恢复使用汉字,并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汉字教育;日本也在“脱亚入欧”的喧嚣后让日本学生重新开始学习汉语,每年都有数万日本学生人接受汉字水平考试;而越南与中国的边贸十分火热,汉语也成为与英语同样的热门外语;新加坡政府近些年来主导民众“讲华语运动”,新一代华人使用普通话的现象日益普遍。
可以说,新一轮的汉语热,说明了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中国的发展将带动周边东亚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林美玲现在是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作为两国的“桥梁”,她表示:希望中柬双方继续保持合作,身为华裔,她希望双方都越来越好。
80年代柬埔寨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Telegram @boniuom
个人签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收藏
0
回复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房屋租售
我是提供商
建议投诉
东南亚新闻
招聘专区
畅游世界
Web3
劳动节4
国庆节4
中秋节1
愚人节1
星座:水瓶
关闭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
/1
免费企业入驻
产品曝光难?免费入驻,轻松对接资源方! 限时开放!让你的产品轻松被接入 免费入驻,连接无限可能!
查看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