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考慮特赦幣安創辦人趙長鵬,為美國加密監管帶來新變數,市場關注政策走向與政治盤算。
華盛頓消息傳出,總統川普正評估特赦幣安 (Binance) 創辦人趙長鵬,時間點落在 10 月 23 日前後。這位因單一違反《銀行保密法》而服刑四個月的華裔企業家,可能在白宮最後拍板下重獲自由。對美國來說,這不止是個人命運翻轉,更可能重塑加密貨幣監管與資本流向。
特赦消息點燃市場想像
川普團隊內部「傾向於特赦」趙長鵬。消息公開後,加密社群立刻熱議。趙長鵬本人在 X 平台簡短回應:「如果屬實,將是個好消息。」觀察人士指出,川普上任後已先後特赦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與絲綢之路創辦人 Ross Ulbricht,釋放出「親創新、友善區塊鏈」的政策態度。如今輪到趙長鵬,顯示白宮刻意鞏固加密選民並吸引科技資本回流。
罪名與罰款的落差
理解特赦價值,得先回到案件本身,趙長鵬承認的是單一違反《銀行保密法》,問題在於幣安沒有建立足夠的反洗錢機制。最終,幣安付出高達43 億美元罰款,趙長鵬本人則被罰 5,000 萬美元並入獄四個月。業內許多人將此視為 FTX 崩盤後監管機構「殺雞儆猴」的延伸。財經記者 Charles Gasparino 直言,案件對產業造成寒蟬效應。趙長鵬也強調:
「我相信我是美國史上唯一因單一違反 BSA、沒有其他指控、且沒有前科就被判入獄的人。」
相較之下,FTX 創辦人 SBF 因詐欺等多項重罪被判 25 年,兩案性質差異鮮明,也為特赦提供「合情」基礎。
白宮計算:票倉與形象的拔河
若特赦落地,趙長鵬不僅可抹除犯罪紀錄,未來也可能以顧問或策略角色等官方角色回到幣安,為公司加溫。更關鍵的是,美國監管氛圍可能因此軟化,為新專案和資金打開大門。不過白宮內部有人擔心外界質疑「偏袒特定富豪」。數位資產議題向來兩黨分歧,部分民主黨參議員已警告,過度寬容恐削弱執法公信力,甚至引發利益衝突。川普團隊須在擴張選票與維持法治形象之間拿捏。
若華府展現包容態度,可能吸走海外項目與人才。反之,若政治雜音升高,特赦案也可能因地緣或國會阻力而延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事件提醒市場:加密監管仍在創新與風險防控間拉鋸,而政治力量將左右走勢。
川普政府的每一步都牽動全球加密產業神經。趙長鵬是否獲赦,將成檢驗「親區塊鏈」宣示的試金石,也將迫使政府、企業與投資人重新思考在這座數兆美元市場中的角色與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