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电动车“蜂拥”杀入柬埔寨:小心引发“后院起火”
电动车品牌的价格战和售后包袱,会不会引发“后院起火?”如今,大量中国电动车品牌进军柬埔寨市场,这印证了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潜力。此前,柬埔寨湖南总商会会长黎新华透露,“中国汽车在柬埔寨的市场份额从几年前的5%快速上升到20%。”
柬单网记者从多位汽车从业人士处得知,中国汽车品牌也隐藏着危机。激烈的价格战与滞后的售后服务,或许将成为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后院起火。”让中国电动车品牌重蹈1990年代末电单车企业的覆辙。
大量电动车杀入柬埔寨引发价格战和售后包袱加重
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全球化扩展浪潮中,东南亚无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场。作为发展中国家,柬埔寨凭借着人口结构年轻、市场潜力大,以及政府政策的开放态度,吸引了众多电动车品牌的涌入。然而,这也掀起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柬埔寨虽然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但其背后的消费结构却极其脆弱。根据柬埔寨信用局(CBC)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全国贷款人数超过500万人,贷款总额近600亿美元 。
这意味着,在一个总人口不到1800万的国家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背负着贷款。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贷款主要集中在金边、干拉和暹粒三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占全国贷款总额的60%。
然而,即便是这些省市的消费者,其还贷压力也并不轻松。大量民众的贷款被用于房屋建设、土地投资与日常消费,而电动车的购买则被迫依赖于更为有限的可支配收入。面对高昂的债务,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电动车品牌,从而在短期内刺激了大量中国企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的现象。
同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中国电动车企业不断压低售价,甚至出现各种“夸张式”营销手段。但是,当价格成为竞争手段时,随之而来的便是质量与服务的下滑。
一位拥有超20年汽车经验的负责人向柬单网记者透露,柬埔寨汽车市场确实存在大量的价格战,但要重蹈1990年代的覆辙可能有点难。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因为现在来柬埔寨的电动汽车品牌众多,各方代理复杂混乱,质量监管不严。
另一位汽车品牌负责人则说,目前柬埔寨中国汽车品牌之间的价格战确实很激烈。很多车企都在不停地在调整策略,以便于更好的生存。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电动车品牌来说,售后是一个比较大的包袱,人员、设备都是大成本。如果电动车销量上不去,售后服务又跟不上,那么对客户的承诺就变成谎言。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部分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在柬埔寨并不完善,甚至只是依赖于当地小型经销商与代理商,导致了售后维修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那么,这也会让消费者对相关品牌失去信心。
后院起火?中国电动车品牌必须警惕
柬埔寨市场的迅速扩展,原本应是中国电动车品牌大展拳脚的舞台。然而,如果忽视了质量与服务的问题,这场原本属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胜利,极有可能引发后院起火,导致市场失灵。
回顾1990年代末的中国电单车行业,在大量品牌如隆鑫(Loncin)、力帆(Lifan)、宗申(Zongshen)与嘉陵(Jialing)等涌入东南亚市场后,通过激烈的价格战迅速击败了日本品牌。没想到,当市场被压缩到极限时,质量与服务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迫于成本压力,这些品牌纷纷降低生产质量,削减售后服务支出,最终导致消费者信任的丧失,大量用户回归日本品牌 。
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智能化方面均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果,可相对于售后服务方面,目前还处理起步初期,和日系车售后还有一段距离。
由于价格战的蔓延,中国电动车品牌被迫在成本与利润之间进行不切实际的妥协,而这种妥协的代价是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的下滑。对于那些因为价格低廉而选择中国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与售后困境,他们将不再选择中国品牌,而是重投其他国家汽车品牌的怀抱。
除了价格问题与售后短板外,安全事件随时会把重创整个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柬埔寨近些年的努力与成就。在此就不一一举例电动车自燃事件。如果此种情况在柬埔寨发生,中国电动车相关品牌该如何处理?如何善后?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和难题。
一项调查显示,一些东南亚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的质量和安全表示担忧。他们关注点集中在较低安全标准和电池起火事件的报道。如果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丧失,重建的代价将是极其高昂的。
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成功,不应仅仅依赖于价格战的暂时胜利,同时也是技术、设计、品牌的胜利。与此同时,柬埔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与监督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标准与售后服务体系,才能避免1990年代电单车行业的悲剧重演。
中国电动车企业要想在柬埔寨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做出改变,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待危机的降临。
激动人心,无法言表! 小心引发“后院起火” 看到这帖子真是高兴! 强烈支持楼主ing…… 淡定,淡定,淡定…… 无回帖,不论坛,这才是人道。 真是难得给力的帖子啊。 真是难得给力的帖子啊。 激动人心,无法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