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例人类染禽流感死亡 专家:病毒基因突变 或酿人类大...
美国日前出现首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个案,死者感染的病毒基因出现突变。台湾专家周三(8日)表示,若病毒基因变异,人体更加没有抗体,便更容易遭到感染,有可能因此发生人类大流行,他呼吁当局展开监测,及早防范应变。
近来各国、尤其在美国,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持续增多,日前美国更爆发首例感染禽流感死亡个案,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检测发现该名死者所感染的病毒基因出现突变,可能更容易感染人类的上呼吸道。
台湾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台北荣总感染科医生王复德周三受访表示,H5N1新型A型流感已存在相当久一段时间,但一直未造成大流行,若病毒出现变异,的确有可能出现一波人类大流行。他说:‘(原音)现在它又有基因如果说又有改变的话,当然可能人的那个抗体又更没有了,那当然一定是有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因为等于人都没有这方面的抗体。’
H5N1病毒。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之前受访时也表示,人类病例增加显示病毒不断在演化,且变得更适合人体细胞,一直以来都不排除禽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今年情况特殊,美国各州一直增加案例,相关疫情发展需要关注。
王复德指出,新型A型流感就如同一般流感,可透过飞沫传染,现今国际间往来频繁,传染病也相互流通,我国政府应展开监测,一旦检测出人类个案,就必须及早因应、严加防范。他强调,新型A型流感与流感、新冠相同,都是呼吸道疾病,防护措施均类似,包括戴口罩、勤洗手。
王复德也提醒民众接触禽类时应戴口罩、做好防护;至于食用禽类,只要煮熟便无感染危险。
不过,根据路易斯安那州卫生部门声明,患者接触非商业性饲养家禽和野鸟后,感染H5N1。尽管出现死亡病例,但禽流感的公共卫生风险仍“低”,并未发现人传人迹象。
声明警告,虽然目前对大众公卫风险仍低,但从事和鸟类、家禽或乳牛相关工作者,或休闲娱乐活动和它们有关的人,处于更高风险。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里斯在日内瓦向记者强调,世卫组织对普通人群的感染风险评估“仍然很低,并且保持不变”。主要关注的是在动物产业工作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更好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感染。
她补充说,美国正在继续对人类和动物群体进行“大量监测”,并表示,“我们在农业、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做法……所有这些都需要综合加以考虑,因为这确实总是构成风险。”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发现,但2020年以来在鸟群爆发数量激增,受影响哺乳动物物种也日益增加。专家担心,这种病毒对哺乳动物的高传播性恐导致突变,更容易在人类间散播。
真是难得给力的帖子啊。 淡定,淡定,淡定…… 激动人心,无法言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