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纺染织绣 羌年 木拱桥 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周四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以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纤维、染料的长期实践中,黎族妇女逐渐发展并形成由纺、染、织、绣四类技艺构成的完整体系。以此制成的纺织品,如贯首衣、被单、筒裙、头巾、花帽、壁挂等,统称为“黎锦”。
手工艺人在编织黎锦。
羌年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羌语中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相关活动通常持续3至5天。在此期间,羌族民众举寨团聚、祭天祭祖、祈福驱秽、庆祝丰收。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木拱桥上的廊屋既是社区民众饮茶纳凉、聚会交流的地方,也是举行年节祭祀与祈福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场所,如每年端午、七夕等节日在木拱桥上举行祭祀祈福的“走桥”、“祭桥”习俗。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的古廊桥咏归桥雪后景色。
淡定,淡定,淡定…… 打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