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宇宙碰撞 与银河系“擦肩而过” 大麦哲伦星系遭“吹...
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再度为天文学界带来震撼发现,首次捕捉到大麦哲伦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 LMC)与银河系“擦肩而过”的宇宙场景。最新研究显示,这次星系交互作用引发的“宇宙吹风”效应,使LMC周围大部分的气体晕圈(halo)被银河系“吹干”,揭示了星系碰撞的复杂性与演化过程。大麦哲伦星系是银河系最接近的邻居之一,虽然其质量仅有银河系的10%,但其在南半球夜空中约为满月的20倍直径,极为显眼。多数科学家认为,LMC并非长期环绕银河系,而是在近代才接近银河系并掠过一段距离后逐渐远离。这次掠过导致其周围大量气体被银河系剥离,形成如同彗星尾巴般的气体尾迹。
图片显示大麦哲伦星系(LMC)穿越银河系气体晕圈的示意图。图中前景是大麦哲伦星系,它正穿过银河系更大质量气体晕圈,这场遭遇导致大麦哲伦星系 (图下)周围大部分的气体晕圈被剥离,就像彗星的尾巴一样。
美国知名科技网站《物理学家组织》(PhysOrg)报导,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精确测量LMC的气体晕圈,发现其直径仅约5万光年,远小于其他同等质量星系的晕圈,仅为其十分之一。这显示出LMC与银河系之间的剧烈交互作用。
来自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STScI)的研究者米斯拉(Sapna Mishra)指出,银河系巨大的气体晕圈对LMC产生“阻挡压力剥离”(ram-pressure stripping)效应,犹如强力吹风机,迅速吹散其周围气体。然而,尽管损失大量气体,LMC凭藉自身质量保留部分气体,继续支持新恒星的形成。
研究团队透过哈勃望远镜的宇宙起源光谱仪(COS),利用28个明亮类星体(quasars)作为背景光源,分析LMC气体晕圈的组成及速度。类星体如同宇宙灯塔,光线穿过晕圈时特定波长会被吸收,光谱资料成为研究晕圈特性的关键。由于地球大气层阻挡大部分紫外光,哈勃望远镜成为唯一能进行这类观测的工具。
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尽管LMC受银河系影响失去大部分气体,其残留的气体晕圈仍足以支撑新恒星诞生。这项发现对于理解早期宇宙星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星系交互作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LMC的独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星系演化的理想“宇宙实验室”。STScI的天文学家安德鲁·福克斯(Andrew Fox)表示:“即便在如此剧烈的交互作用下,LMC仍能保有部分气体,这对质量较小的星系来说几乎不可能。”银河系的“宇宙吹风”效应不仅展现了LMC的韧性,亦揭示了星系间互动的复杂性。
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LMC气体晕圈的正面,特别是在与银河系晕圈交界处的碰撞地带。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卢奇尼(Scott Lucchini)指出,这些晕圈在碰撞区如同两个挤压的气球,研究其压缩效应可提供更多星系碰撞的线索。
这项研究已发表于arXiv预印本平台,并即将刊登于《天体物理学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后续观测将持续揭示LMC与银河系之间的复杂互动,为我们探索星系如何在早期宇宙中成长与演化提供新视角。
楼主加油,我们都看好你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