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央行预测7月通胀率将升至4%-4.8%
菲律宾中央银行(BSP)预测,受电费攀升影响,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将高于政府设定的2%至4%的目标范围,预计达到4%至4.8%之间。该行已提前向市场预警,7月通胀率可能触及峰值。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符合此预测,则将显著高于6月份录得的3.7%。
BSP在周三(7月31日)发布的声明中指出,电费上调以及蔬菜、肉类和水果等农产品价格的部分上涨,是推高通胀率至接近5%水平的关键因素。该行特别强调,国内油价的上涨是“本月物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尽管如此,BSP仍寄望于菲律宾货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强能有助于将7月通胀率控制在4%左右。同时,该行也指出,大米和水果价格的下跌可能会使CPI更接近官方目标区间的上限。
“展望未来,BSP将持续监控影响通胀和增长前景的各项动态,并依据其数据驱动的货币政策制定策略。”央行表示。
菲律宾统计局定于8月6日公布7月份的CPI数据,而BSP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则将于8月15日召开今年七次政策会议中的第五次。
尽管预期7月CPI将达到峰值,但BSP预计通胀路径将在8月重新回归至2%至4%的目标区间内。
当前的通胀预期持续支持BSP将目标逆回购利率(RRP)或政策利率维持在6.5%的决定,至少至2023年10月。
BSP行长小伊莱-雷莫洛纳(Eli M. Remolona Jr.)曾发出更为明确的信号,表示该行可能不再等待,而是在政府公布6月通胀率下降后,于8月15日的会议上考虑下调政策利率。今年以来,CPI平均值为3.5%,远低于目标区间。
除了通胀前景,BSP还密切关注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因这将对通胀产生影响。同时,产出缺口数据也是该行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可能影响政策利率下调的时机。
雷莫洛纳解释称,产出缺口,即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之间的差距,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利率,即能够平衡菲律宾供需关系的利率”。
对于今年和2025年,BSP的风险调整后通胀预测均为3.1%。
自去年8月以来,大米价格一直是推高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2022年,油价则是主要的价格压力来源,随后才转向食品价格。
打卡
页:
[1]